食:如何吃得好又對環境好
吃是人的三大慾望之一,也是生活最好的慰藉,尤其身處在台灣,想取得美食太容易了,然而這個人類最原始的本能卻也產生許多環境負擔,像是畜牧造成的環境破壞、過度捕撈造成漁業浩劫、進口帶來的大量碳排等。
1️⃣ 選擇有機食材:
有機食材的生產過程中會限制化學農藥和合成肥料的使用,雖然外觀可能不漂亮,但有助於保護土壤和水源,同時減少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。天然ㄟ尚好嘛!
2️⃣ 挑選本地食材:
選擇本地產的食材是最直觀可以減少碳排放量的方法,畢竟長途運輸的耗能與成本絕對是更高的。同時選擇本地食材也可以支持當地農民和生產者,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,是個win-win選擇!
3️⃣ 選購季節食材:
選擇符合當季的食材,能夠減少對冷凍和遠距離運輸的需求。這不僅有助於減少碳排放,還能享受到更新鮮、營養豐富的料理。尚青的菜最好吃了~
4️⃣選擇海洋友善食材:
台灣四面環海,理應有豐富的漁業資源,但不永續的捕捉方式卻也長期為人詬病,因此消費者可以從選擇下手,購買有永續標籤認證的漁獲,如 MSC(海洋管理委員會)標記,以確保台灣的未來年年有魚!
5️⃣減少肉類消費:
肉類生產對環境影響顯著,包括大量的水和土地使用、甲烷排放等。因此可以嘗試以植物性蛋白替代肉類,如豆類、堅果和藻類,或是近年火紅的「植物肉」,大家覺得好吃嗎?
6️⃣ 減少食物浪費:
儘量購買需要的食材量,並妥善保存和使用剩餘食物。
就是這麼直接。
7️⃣ 支持透明供應鏈:
我們消費上無法從頭到尾顧及所有細節,但有品牌和組織可以幫我們做到,他們致力於追踪食材的來源、促進公平貿易和確保勞工權益,讓環保飲食變EZ!
看看更多團隊日記